香菱沒有吭聲,她之所以提出分家,是看二舅一家在大舅母面前活得太卑微了,自己看在前幾日於氏來看望的微薄情份,順便再給楊氏找點兒鱉,這才做為一個條件提出來,至於二舅想不想把握機會,與大房做不做出財產分割,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了,與她沒有關係。
見香菱表情淡淡的,江淑芳也不再說話,只是默默的往灶里添著柴禾,暗暗想着自己家的未來,眉頭皺得緊緊的。
江裕貴之所以不願意分家別過,最大的心病就是沒有兒子。
現在跟着大房一起過,至少天天能看到兩個侄子,大侄子又生了侄孫子,一家四世同堂。
江裕貴怕自己分出去了,頂門立戶,三個丫頭片子,死了以後連個燒紙錢的人都沒有,還會被村人罵是絕戶。
江淑芳緊抿著唇,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其實是有的,只是實現起來有點困難,就是找個男人入贅。
可是,自己家窮得叮噹響,誰願意入贅呢?除非……
江淑芳想起了香菱剛剛說的把她介紹給蘇小曼的事,如果她像蘇小曼一樣,成為臨安城耀眼的存在,會不會就有男人願意入贅了?
江淑芳枯寂的心突然升起了一團火,火苗雖然不大,但炯炯燃燒着,遲遲不願熄滅。
.
飯菜終於好了,這是香菱家的豆瓣醬第一次正式上桌,香菱生怕不受歡迎,大家不愛吃,沒想到放了豆瓣辣椒醬的魚肉比雞肉還要受歡迎。
尤其是楊氏,把醬魚里的醬都抹在了窩頭上,吃得直咂巴嘴。
楊氏抹掉嘴角的紅油,用胳膊懟了懟江氏的胳膊肘,笑道:「大蘭子,這醬豆子可真好吃,把魚腥味兒都給蓋住了,你咋做的?」
江氏具與榮焉道:「這事可別跟我打聽,我現在在家就是個擺設,啥事兒都有香菱呢,這豆瓣醬也是她做的,我一手都沒伸。」
楊氏滿臉堆笑的看向香菱,香菱連看都沒看她,更沒有接茬兒往下說的意思,楊氏訕訕的住了口。
江家過得也並不富裕,這一頓飯有魚有雞,在她們而言也是上等席面了,吃得心滿意足。
最高興的要數姥姥董氏了,在聽說大女兒從老褚家分家出來以後,這顆心一直懸在半空,一個寡婦帶着三孩子,這日子不得窮死啊!
直到讓小兒媳婦於氏和二女兒上次來看過,給她這才吃了定心丸,知道有米有面,挨不著餓了。
這次再來一看,房子傢具被褥全都換成新的了,鹽罐子是滿的,油罈子是滿的,糧袋子不僅是滿的,種類還挺全,家裏來客人了還能有錢添肉菜,加上外孫女的傻病也好了,簡直是把窮日子過成了人人艷羨的富日子,那是沒得說啊!
董氏的感慨還沒發完,江氏已經撤下桌子,給董氏倒了碗熱水暖身子,把一匹上等的綢緞和一匹白色細棉布拿上來,對董氏親昵道:「娘,香菱給您弄了匹上等綢子和細棉布,走的時候拿着吧。」
董氏完全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還能穿上綢子做的衣裳,手指摩挲著綢子,稀罕得都捨不得放下了。
老太太眼含着淚花的對江富貴和江裕貴道:「好,好,回去我就做成裝老衣裳,一匹布應該能做兩套,一套我自己穿,一套給你爹,等我大去了以後,你們把你爹的也燒過去。」
一番話,把兩個兒子說得眼睛也紅了。
江氏把於氏捎回來的銀耳鐺重新戴在了董氏耳朵上,笑道:「娘,還有這首飾呢,娘還是自己戴着吧。」
董氏想摘下來,香菱已經笑道:「姥姥,這是太姥姥給您的嫁妝,你可得留好了。我娘的首飾歸我置辦了,您就別擔心了。」
董氏笑得起了滿臉的褶子,有些遺憾道:「要是二蘭子來就好了,咱這一大家子也算聚得最全的一次了。」
楊氏咂巴咂巴嘴道:「娘,你二閨女只怕一個頭兩個大了。我聽望杏村有人議論,她大伯哥梁成邦染上了五石散,吸得眼眶成了骷髏洞似的,您得空了勸勸二蘭子,讓她家梁成國揣點心眼兒,把做豆腐的密方從梁成邦那哄出來,別到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。」
董氏本來的好心情,被楊氏這麼一說又跌落了低谷。
楊氏這個人不咋樣,消息一直挺靈通,比如說江氏分家出來,江家別人沒得到消息,她第一個得到了,卻故意隱瞞下來。
所以,梁家的這個消息,十有八九也有可能是真的。
江氏本來想挽留董氏在家住幾天,董氏有些擔心二女兒,便跟着楊氏回家了。
……
第二天一早,香菱裝了一小壇辣的、一小壇不辣的豆瓣醬,準備送給蘇家嘗一嘗,江氏不放心香菱一個人去,直到香菱說雇腳力張的驢車全程跟着,這才放下心來。
香菱是為了讓江氏放心才雇的腳力張的驢車,沒想到腳力張為了感謝白得的蘇家賞錢,這一趟,不要錢,白給出車出力!!
驢車直奔蘇家布莊,蘇小曼卻不在店裏,蘇小曼的大哥蘇沐在。
聽說香菱來了,蘇沐讓店小二把三套被褥不由分說的就裝在了驢車上,嚇了香菱一跳,不明所以。
蘇沐解釋道:「從褚家村回來后,小妹就讓綉娘做了三套被褥,加上先前送去的兩套,你們家一家四口一人一套,一套是留給小妹的,說是萬一她哪天心血來潮留宿你家,免得跟你再搶一套被子。」
這個蘇小曼,這是打算把蘇家布莊搬到香菱家嗎?真是讓人哭笑不得。
毛驢車放上三套被褥已經很擠了,蘇沐讓香菱和江氏坐上自家的馬車,他親自送著,一起到了蘇小曼要開的新店鋪。
不看不知道,一看嚇一跳,新店鋪的位置竟然就在向家布莊對過,一個二層小樓。
香菱還挺佩服這個蘇小曼的,上次被向家趕得像過街老鼠,這回又變成老虎殺回來了,也充分體現了,因為向家綁架蘇小曼的事,蘇父終於下定決心,對向家正面宣戰了。 成了東線戰場的主心骨,楚天舒這個感覺挺奇妙的。
兩個師,一個南洋自衛軍縱隊主動接受自己指揮。
楚天舒怎麼突然間感覺心裏沒底。
來之前,周小山都給他介紹過,戴安瀾,廖耀湘,羅亮都是獨擋一方的大將之材。
這麼多優秀的將領在一起,根本不用指揮。
可是戴安瀾,廖耀湘對比地圖,詳細介紹了日軍環形工事的佈防情況。
也介紹了日軍害怕川軍空飛助陣,今天一直保持三到五架飛機護航上空,同時對同古以及周邊地區展開轟炸的事情。
就是沒說怎麼打。
你們跟我客氣啥?
謙虛什麼,有什麼主意就說啊。
楚天舒試問了幾次。
幾個人都怕班門弄斧。
倒是羅亮讓他發電報問問周小山。
這讓楚天舒很動心。
嘴上說先收集大家意見,私下裏派副官把電報發給了周小山。
誰知道周小山也不管,讓他因地制宜。
不過後來發了一封電報來,讓他們幾個師不用着急,迫擊炮游擊戰,穿插日軍工事一角切割來打,怎麼打消耗日軍大遠征軍犧牲小,就怎麼打。
目前一個多師團這麼大一坨,對同古城內的遠征軍兩個師嚴陣以待,是不好打,變着法折騰日軍兩天,然後開始突然加快節奏,一出手就要打的日軍求援。
日軍有了防備,失去了偷襲,先發制人的戰機,又沒有出現明顯的漏洞,昨天一夜的炮擊,雖然有損失,也沒有亂。
遠征軍和自衛軍的炮兵部隊,也在天亮前撤離。
白天的轟炸並沒有造成什麼損失。
倒是行軍的168師幾次疏散,防空,顯然被日本人發現了。
節奏,就是節奏。
有規律的時間,無規律的地點炮擊鬼子,然後忽然變化炮擊時間,創造進攻的突然性。
佯攻也可以這樣。
楚天舒像是抓到了什麼東西。
「戴師長,羅司令,廖師長,你們統計一下各自的炮彈儲備,我們先對日軍進行連續幾天夜襲!」
168師從撣邦高原邊緣,穿插到緬甸和暹羅的邊界。
然後迂迴過來,雖然把劉元塘師和饒國華師的馬匹都借了。
可是運力仍然有限,帶的炮彈也不多。
新編26師的儲備也有點可憐,200師更少,昨夜炮擊打掉了繳獲的鬼子一半的炮彈。
倒是羅亮成了大財主,繳獲輜重聯隊和炮兵聯隊的炮彈,不僅可以勻一些給200師,他們戰前儲備的迫擊炮彈夠充足。
「楚師長,我們只有十天時間?鬼子增援怎麼辦?」
「放心,打的就是鬼子增援,小山已經有部署了!」
名將是自帶光環的。
168師如神兵天降,從鬼子後方出現,同古的遠征軍將士都很興奮。
楚天舒這麼一定下來,戴安瀾,廖耀湘心裏莫名的感到踏實。
十天的時間很充裕,他們可以從容的按照自己的設想,對鬼子正面發起進攻。
儘管楚天舒已經有了打算。
卻沒有給戴安瀾和廖耀湘通報。
重慶還等着他們兩人的作戰計劃,想要嗎?
實在被催的不耐煩了,就四個字,穩妥進攻,我急死你們!
收到電報的杜聿明,心痛的無法呼吸。
200師可是他起家的部隊。
正兒八經第5軍的老底子,英國人扔了一根骨頭,就被劃到了川軍。
如今楚天舒在同古現身,兩個師長屁顛屁顛的提出讓楚天舒統籌東線戰場。
雖然晉陞為第二十集團軍代司令。
眼下除了邱清泉部,甘麗初三個師和張軫兩個師都未必會聽自己指揮,眼前還有一個遠征軍司令部管着。
他想找陳誠,看看能不能從後方調點軍隊,把第5軍整補整齊。
陳誠比他還心煩。
日軍第33師團在仁安羌依託有利地形,就是不下山。
137師在前線跟阻擊日軍,已經打了兩場了。
川軍空飛盯着從海上登陸的第5師團,天天都在報告鬼子翻越諾開山脈的進度。
胡鏈所部依然不為所動。
還是沒有對仁安羌殘敵發起最後的進攻。
幾次跟鄧錫候商量,希望他下令,鄧錫候都認為用人不疑,周小山,胡鏈兩人都認為當前沒有必要增援仁安羌,讓他放心。
這能放心嗎?
他瞅著史迪威,亞歷山大興奮的臉,都不知道有什麼可高興的,
無非就是周小山提出讓英軍駐緬部隊和遠征軍一起走訪緬甸村寨,利用跟雲南沾親帶故的民族村寨,訓練組建緬甸盟軍。
抓壯丁,用土地威脅人家村寨出兵,這些國內老的不能再老的手法。
組建起來的軍隊有什麼戰鬥力。
還妄圖等著仰光收復,立刻就揮師入緬。
讓遠征軍和英緬軍督戰。
讓緬甸盟軍進入暹羅,去「解救」被日本人奴役的暹羅民眾,順便報了這個東南亞小國對大米粒堅,大不列顛宣戰的一箭之仇。
「小山,中央軍,川軍都嚴重缺乏軍械,你們怎麼給了他們一個武裝緬甸當地人的主意?」
這不是搶資源嗎?
陳誠不解的拉着周小山到一邊,偷偷問他。
「給不了多少軍械,先把兵征來訓練著,等仰光收復了,航線恢復了,遠征軍淘汰的軍械,全部扔給當地人!讓他們去打暹羅!」
「有那個必要嗎?國內有的是兵源!」
日本人跟大米粒堅的海軍在珊瑚島馬上開戰了,大西洋上的米國艦隊也調到太平洋上了。
小鬼子的海軍,都要抽去全力應對這場戰爭。
日本人已經抓緊了暹羅的機場建設,周小山可不希望遠征軍縮在緬甸,等著挨鬼子轟炸。
「有,緬甸當地的村寨,不站隊盟軍,就是我們的敵人!」
「你管的真寬!」
「南洋幾百萬華僑,這麼多真金白銀的援助給了國民政府,難道我們眼睜睜看着戰爭時候他們被當地人勾結東洋人欺負,戰爭完了又被當地人勾結西洋人欺負?」
周小山這話,只差說緬甸華僑援助國民政府這麼多錢,都餵了狗。
堵得陳誠一臉通紅。
也恍然想起,川軍也是為南洋華僑出頭的借口,才入緬的。
「不說這個了,扶持緬甸華僑,中央軍也是支持的,就怕你弄巧成拙給南洋自衛軍增加了一個敵人!」